2023年繁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4-02-29 16:14 来源:繁昌区统计局 作者:陈冬 阅读次数: 字体:【  

2023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坚强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市工作要求,锚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迎难而上、勇毅前行、真抓实干,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84.5亿元,同比增长1.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3.1%;第二产值增加值208.2亿元,下降0.3%;第三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3.8:54.1:42.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703新增就业岗位20304个,再就业人数32432

全年新办私营企业3459家,新批个体工商户13782户,累计分别达9597家和26284户。年末,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545.9亿元,个体工商户登记资金数额35.1亿元。

二、农业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3.1%。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590公顷,增长9.1%。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627公顷,增长0.6%;油料种植面积2368公顷,增长61.7%;蔬菜种植面积4600公顷,增长3.2%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4899吨,增长2.4%;油料产量6436吨,增长51.6%;;蔬菜产量118517吨,增长6.1%

        

全年生猪年出栏3.5万头;家禽年出栏334.4万只肉类总产量10223吨,增长2.3%。水产品产量13639吨,增长3.9%

具备认证资格的农产品数量增加88,其中无公害产品11个,绿色食品66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已发展到6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315家,净增13家。

年末,全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2千瓦,增长1.8%。大中型拖拉机耕作机械545台,小型拖拉机3588台。节水灌溉类机械83。机械化收割面积19.3万亩,增长0.1%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913吨;农用地膜使用量13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下降0.9%。全352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下降16.1%,增加值下降6.4%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4家,超十亿元的企业10家。

全年新型建材产值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5.7%下降8.8%;医药食品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0.3%下降1.5%;轻纺服装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7%下降28.9%;冶金机械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8.1%下降23.5%

2023年规模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硅酸盐水泥熟料

2759.2

-3.1

水泥

1648.1

1.6

预应力混凝土桩

万米

1041.0

25.6

石灰石

万吨

421.9

-34.3

陶质砖

万平方

128.3

-49.9

钢材

万吨

206.0

10.0

生铁

171.6

8.8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

102.9

19.6

铁精矿

万吨

81.3

4.4

罐头

15.1

-7.6

铸铁件

16.7

-0.6

涂料

11.5

24.3

铁矿石原矿

7.9

-19.0

纯苯

5.8

29.3

大米

4.5

6.4

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共实现利税20.7亿元,同比下降46%实现利润12.6亿元,下降54.2%

   全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2.2%128家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施工产值53.3亿元,下降9.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96个在建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占比3.1%增长2.1%;第二产业投资占比60.9%,增长24.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下降9.8%房地产投资占比7.8%下降34.3%

在建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131个,完成投资额增长21.3%。抢抓首位产业发展机遇,成功引进奇瑞拙盾、奇瑞电驱动系统、春兴精工、精达科技、湘油泵等汽车产业链项目18个、投资额超200亿元。奇瑞C—DM超级动力工厂正式启用,繁昌制造孚祯动力变速器获世界十佳,奇瑞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基地初具雏形。诺贝尔生产基地竣工点火,同福中央厨房、共享智能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实施交通设施项目137个,总投资超80亿元,创历年之最。全区第三座高速出入口——G4211繁昌西互通工程开工建设S334长江南路至繁阳大道段快速化改造、S339漳河大桥至湾店段改造、G236阮弄口至铜陵界一级公路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区法院办案用房和立案审判用房开工建设,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一期封顶,区委党校新校区主体完工。繁昌北站、夫子庙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春谷水云间、阿兰里高端民宿等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和园区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2亿元,增长5%限额以上单位347家,共实现零售额增长1.9%限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9.6%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22.8%;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5.5%;限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6.3%;限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9.6%

繁昌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园已投产工业企业871,其中规模企业261家。年园区企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下降3.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6万美元,增长15.5%。招商引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5个、5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55.2亿元、增长16.4%

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71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0.4%,其中自营出口12737万美元,下降24.4%

接待国内外游客660万人次,同比增长48.3%;实现旅游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50.4%年末国家级A级旅游景点3处。

七、交通运输、邮电业

年末全公路总里程9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公里。拥有民用汽车4.4万辆,增长1.8%。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33.9亿元,同比增长4.3%全社会客运量98.3万人,旅客周转量1092.2人公里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3年,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2.8亿元,下降7.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4亿元,下降8.8%。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占主体,全年共完成税收收入22.9亿元,占全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5%,同比下降6.6%。在主体税种中,完成增值税13.2亿元,增长3.9%;完成企业所得税1.4亿元,下降43.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2023年,全财政预算支出达52亿元,增长1.9%,其中城乡社区支出7.5亿元教育支出6.2亿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5.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6亿元,科技技术支出2.4亿元,节能环保支出0.5亿元。

年末,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84.7亿元,同比增长9.5%比年初增加33.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97.3亿元,增长15.6%,比年初增加40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00亿元,增长26.9%,比年初增加63.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10.7亿元,增长34.6%,比年初增加54.2亿元。金融存贷比达到78%,比上年末提高10.8个百分点。

全年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4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9亿元,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5亿元。财、寿险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55.5%44.5%。全年各类赔付支付1.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共有各类学校65所,在校生33268人,毕业生10343人,教职工3378人。其中:幼儿园36所,在园幼儿5703人;小学11所,在校生12648人,毕业生1906人;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2365人,毕业生4123人。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1.9人、10.6人和15.4人。全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4.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57.6%

实有高新技术企业207家,比上年末增加47。专利当年授权961件,其中发明专利124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广播调频台1座,电视转播台1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图书馆藏书43.9万册,阅览室1051个,外借书刊21.6万册次。年末档案馆馆藏档案案卷32.2万卷、资料1.2册,全年档案利用2800卷件次。

拥有卫生机构117专业技术人员138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570人。卫生机构实有病床1417张,全年诊疗124.2万人次,参加健康检查6.1万人。全年报告传染病发病数5947例,其中,乙型肝炎432例,肺结核107例。

全民健身点361运动员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有1人次获奖。全年举办运动会50次,参加活动40000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0500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常住人口25.5万人。户籍总人口为26.8人,比上年末减少2235,其中女性13.1年出生人口1447人,出生率为5.4;死亡人口2325人,死亡率为8.67;自然增长率为-3.2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9

2023年,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4354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16元,比上年增长5.2%,人均增收252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29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增收2546

年末全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93038人,其中参保职工58710人,离退休人员34328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1201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3046。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8602年末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87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51560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32622

全年城镇居民950人、农村居民5493人领取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分别达到655.9元和526.9元。

十二、资源、环境、城建和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3.8亿立方米。全年累计降水量1262毫米,全年平均气温为17.2上年平均下降0.1

全年用电量33.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6.3%,其中工业用电量29.3亿千瓦时,下降6.8%

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扎实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攻坚行动,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空气优良率86.6%。扎实开展主城区餐饮企业油烟污染专项整治。深入推行林长制、田长制,找回流失耕地6100亩,完成植树造林3046亩,新增省级森林村庄2个。荻港片区EOD项目成功纳入省级项目库。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福集团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打造主城区15分钟 托育圈”“阅读圈”“医保服务圈 全市首个公建托育机构开园,新增公办幼儿学位180个、托位600个,新开放城市阅读空间3个,新(改)建路边景观、口袋公园14个,新建城市绿地14.5万平方米,人民体育公园对外开放,昔日废弃矿山变身网红打卡地。新增公共停车位377个,共享车位”“错时车位”533个。整治提升老旧小区21个,完成5条沿街商住楼立面改造、5条市政道路杆线下地,青梅大道提升工程完工,城市面貌逐步焕新颜。新建雨污水管网49公里,改造燃气管道39.5公里,4座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47个,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30.6公里,中分村、东岛村入选首批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

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9起,造成16人死亡,90人受伤发生火灾事故5未造成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6.9万元

 

 

1、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

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是指:批发业年销售额为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住宿餐饮业年销售额在200万元及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