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港镇中心小学预防欺凌规章制度
为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学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意见》的精神;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切实有效的防治校园欺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成立预防校园欺凌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1.成立防欺凌领导小组
2.组长:从宏图
职责:
(1)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工作。
(2)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重大决策,督促各相关成员按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3.副组长:徐涛
职责:
(1)负责校园欺凌事件处置工作的具体落实。
(2)负责与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
(3)负责防治校园欺凌教育宣传督促检查工作。
4.成员:王可斌、陈敏、胡安良、王叶红、李文钦、王序玲、谢词红、王平、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职责:
(1)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
(2)负责防治校园欺凌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突发校园欺凌事件临场处置及上报工作。
(4)负责突发事件临场医疗处置救护工作。
(5)负责突发重点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6)负责防治校园欺凌技防设施采购和维护保养工作及后勤保障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加强教育,预防为主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中小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加强法治教育。扎实开展“法德共进,建设文明和谐学校”、“法治进校园”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对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做好家校共管,共同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2.完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1)加强学校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按要求配备安保人员和安保器械,加强课间以及放学后的安全巡视,落实门卫登记管理、行政值班值勤等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
(2)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3)完善发现机制要加强师生联系,密切家校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4)公布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学校要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确保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
3.加强合作,齐抓共管
(1)学校应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根据职能分工,密切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做到联防联动。加强校园周边的治安治理,预防和制止侵害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对教职工培训,使教职工学习和了解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政策、措施和方法等,提高学校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3)加强对反校园欺凌的宣传力度,营造反校园欺凌的良好社会氛围。
4.保护遭受欺凌学生身心安全
建立欺凌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报告时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特别要防止网络传播等因素导致事态蔓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使受害学生再次受到伤害。
5.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
加强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欺凌问题,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通知学校和家长,及时干预,震慑犯罪。
6.实施科学有效的追踪辅导
欺凌事件妥善处置后,学校要持续对当事学生追踪观察和辅导教育。对实施欺凌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其行为动机和深层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帮扶,给予其改过机会,避免歧视性对待。对遭受欺凌的学生及其家人提供帮助,及时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树立自信,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对确实难以回归本校本班学习的当事学生,学校要妥善做好班级调整和转学工作。要认真做好学生欺凌典型事件通报工作,既要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又要注意不过分渲染事件细节。
四、欺凌事件处理程序
1.校内一旦出现校园欺凌或其他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小组人员要在公安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如需要的话,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主任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各任课教师到各自岗位及时开展工作。
3.如有人员伤亡,医务室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暴力行为。
五、善后处理
1.现场处置
保护现场,向当事人及目击者进行取证,调用监控录像等取证。若涉及警方行动,则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2.秩序处置
先疏散无关人员,在完成取证后,再疏散相关人员,尽量恢复正常的校园秩序。若涉及到警方行动,则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3.事件通报处置
及时向师生及家长通报事件经过,稳定被欺凌者和其他人情绪。及时上报学校和上级教育领导机构。
4.事后对校园欺凌各方的处置
(1)学校指派的专业人员应与欺凌者与被欺凌者所属班级的班主任积极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提高矫治的针对性。要对被欺凌者进行必要的疏导,通过活动帮助其抚平心灵创伤、培养自尊自信。同时也要对欺凌者进行心理干预,了解欺凌者实施欺凌的原因。
(2)专业人员应为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建立单独的成长档案,便于学校、家长、班主任及时跟踪治疗情况。若欺凌者表现出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正强化,不断巩固欺凌者的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3)班主任应经常关注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密切注意其后续动向,重点关注仍有问题的同学,防止欺凌或被欺凌现象的重现。班主任要告知所有家长:重视校园欺凌行为。在遇到孩子欺凌他人时应采取严厉的管教方式,不能姑息纵容甚至成为孩子欺凌行为的帮凶;在遇到孩子受到其他孩子欺凌时,应主动询问学生,了解被欺凌的原因及过程,采取合理的措施。
(4)学校将对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欺凌事件的责任人在评比、晋升、绩效等方面,根据学校考核制度予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纪检部门、司法机关予以处理。对在教育、预防、发现、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等方面有突出变现的责任人,根据学校考核制度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