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峨山】千年古村,万亩竹海!走进“世外桃源”东岛村
群山环抱、修竹茂林、流水潺潺、屋舍俨然,宛若一幅乡村山水田园画卷。
这里是美丽的东岛村,一个坐拥万亩竹海、倒杉奇观,身怀深厚人文底蕴的千年古村。
东岛村坐落在繁昌区峨山镇中东部,村庄位处两座低山丘陵(浮山和随山)之间的山冲地段,地势南高北低,呈U型带状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
村庄周边群山环抱、峰峦起伏,村内房屋依山而筑、层楼叠榭,放眼望去,远方群山,村树含烟,阡陌纵横,漫步村庄小道,茂林修竹,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东岛村境内物产丰富,森林植被繁茂,生态环境优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台楠”木约四千株,竹十余种、自古以盛产毛元竹而闻名,丰富的竹材资源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为村庄因地制宜地建构出竹笋特色加工产业,特产笋干、毛元竹远销山东及江浙一带,在芜湖周边享有“江南小竹乡”之美誉。
细数东岛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相传,村落李氏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叔父、唐当涂县令、书法家李阳冰的后代,南宋初年,李阳冰十三世孙李儒从当涂迁至此地,历经千年繁衍,成为繁昌一门望族。东岛村至今仍保留着1处千年古村和9处依山东西而建自然村落,被赞誉为“诗画东岛”。
东岛境内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底蕴厚重。有古老神奇的“倒杉木”、寓意雅洁的“茅茹桥”、梵音袅袅的“泰平禅寺”、观兴鉴废的“仙人桥”、彰显旧时皇权恩荣的“古门楼”、寄寓科第期许的“七星井”、湮毁待复的“文昌阁”和“李氏宗祠”遗址以及“一里三拱桥”“三印墩”等,可谓步步生景,处处蕴故。
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农耕之余,读书不止。这一切,与李氏“承祖业克勤克俭,示子孙唯耕唯读”的传家格言息息相关,浓厚的读书氛围代代相传,“耕读善教”的祖训相沿成俗,在“耕读传家”浓厚氛围的感染下,从科举旧时代到教育新时期,东岛村共涵育出12位进士和16名硕博人才。
近年来,东岛村通过精品村建设,着力打造“晴耕雨读、诗画东岛”名片,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性地发展了以农业产业为根、以田园风光为韵、以农耕文化为魂的“创意农业”项目和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打造出以“铜冲菊花海”为代表的农旅融合产业观光带,开发了“万亩竹海+青年水库”的观光自然风景区,促进“美丽乡村风景”转型升级为“美丽生态经济”。
东岛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村庄特有的诗歌文化、书法文化、耕读文化、佛禅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等多元文化类型的丰富意涵,以举办千人徒步、山地骑行、亲子郊游、写生摄影、诗歌吟咏、文艺汇演等多样化文、艺、体活动为媒介,向外界展示东岛村人文炳蔚的独特魅力,厚植村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沃野。东岛村还积极发挥党的统一战线优势,村企合作创建“新故乡·乡村振兴协会”,为村庄涵育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陆续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省级精品示范村、首批“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案例村。
01
天官第古门楼(现仿制)
李万化(1552-1623)字君一,号襄城,明万历年间进士。在任山东按察史期间,李万化平响马、降倭寇、劫富豪、济百姓,使久乱山东重现太平。皇上龙心大悦,遂将李万化迁升为吏部天官,并准假三月,赐十车金银回乡建造天官府。
古建筑“天官第”,古门楼位于东岛村中心村。天官府,遗址尚存,现建为民宅,古门楼,于文革时期(1968年)被毁,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时,在原址重建。
02
北斗七星古井
七口古井村中布,斗柄东指并是春。结合天上日月星辰,村中按照北斗七星在村中分布着七口古井。勺柄由天权、玉衡、开阳顺村庄沿中涧渠自西向东直至东岛后冲泉水塘(也就是摇光井),勺头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将宗祠、门楼、明塘装进了勺头内,同时勺头顺文昌阁将上游流经茅茹桥(进村水口)泉水盛装,也就是聚天地之财。
03
台楠群
东岛台楠林最早发现于徐岭午子涝,后经面向全村展开勘查有楠木生长涉及4个大自然村,分布于同经纬度14处,其海拔都在110-230米之间竹林中,共有两千余株,其数量和规模在华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实属罕见。
04
倒杉木
东岛的倒插木,又称倒插穿担杉,树形巨大奇异,枝丫倒垂,似一根直立的圆柱形扦担倒插山中。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仍苍劲挺拔,枝叶繁茂,颇显树王之气,享有“皖南第一杉”之美誉。
关于倒插木,在当地有一个民间传说。东岛是一方世外桃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天,两位仙人慕名来到东岛,见山水果然佳绝,一时兴起,便在村边的山坡上摆开棋局对弈。恰巧一个樵夫经过此地,不由得驻足观棋,随手把穿担插在身边的土里。没想到的是,两位仙人才下了半局棋,插在土里的穿担已经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这就是倒插木的来历,也是“仙缘亭”由来。
仙缘亭外,清风爽恰,翠竹森森,身临其境,飘飘欲仙,顿起超凡脱俗之念。仿佛置身于幽深的竹林,酷似世外神仙之地。
01
繁昌川藏线
蜈蚣形公路坐落于东岛最南端的两冲之间,西临青年水库;山系南北走向,属五华山余脉支系,因山形似一条俯卧蜈蚣而得名。由于1.1公里的山路地形特殊,陡峭险峻,欲纵观山色美景,而又处处让人惊心,所以被人们誉为“繁昌川藏线”,是游客徒步、骑行、自驾的观光绝佳去处。
追“竹”川藏线 肖本详摄
02
青年水库
青年水库坐落在铜冲组佛教圣地“江东第二禅林”-五华山西山脚下,坐南朝北。东面是范冲古道和蜈蚣岭山路,南面是铜岭冲东边周五华山西山千年古道,西面是铜岭冲西边周,汇集三面山水之灵气北面筑坝。
“青年水库”寓意生机勃勃,勇敢担当。现正打造省级“双冲”(范冲铜冲)和美乡村,坝上坝下天然形成梯田和花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菊花文化旅游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常年吸引游客。
03
五华山
五华山,旧名隐静山,又名五峰山。位于繁昌城区东南8公里,地处平铺、峨山两镇毗连地带。山脊线南北走向,与尖山、诸侯岭-脉相承,主峰高程279.5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隐静禅林”为繁昌古十景之一,峰下有普惠寺,杯渡僧道场。峰五,为:碧霄、桂月、鸣磬、紫气、行道。泉二,为:金鱼、喷云。桂月峰下有卓锡寺。
早在公元四百多年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方兴未艾之时,西竺(古代印度)来的神僧杯渡就在五华山建起了寺庙,先后称作“普惠寺”“隐静寺”。自此佛教在这里繁衍,到了唐宋元明时期,已经成了全国有名的寺院,从朝鲜来中华修行的金乔觉,即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首先在这里修行,传播佛教发扬光大,地藏王金乔觉在九华山登坛以后,这里便成了佛教圣地“江东第二禅林”,名声仅次于九华山。每逢地藏王、观音的生日和圆寂日等重大佛事活动,朝山拜佛的香客络绎不绝,一天可以达到数千,甚至上万人。
五华景幽寺古,山内独特的风景名胜,历史上曾经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文章。李白著有诗云“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梅尧臣专为隐静寺著诗词十余篇。
五华山境内现存景点有隐静寺、观音庵、金鱼池、灵龟、青狮石、白象石、地藏王脚印、地藏王正殿、龙王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