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区文旅体局发布:《繁昌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发布地点:区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区文旅体局
主持人:区文化馆 陈艾君 发布人:区文化馆 程建国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首先向前来参加此次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围绕此次新闻发布会主题,我将就繁昌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作简要介绍。
繁昌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繁昌区有5项非遗被列入安徽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2项被列入芜湖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9项列入繁昌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弘扬。
一、非遗建设:保护与传承并进
繁昌区致力于构建省、市、区三级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申报和认定,强化传承人队伍建设。截至2024年,共申报认定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市级15人、区级18人。其中,今年认定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认定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另推荐4人被评为“芜湖市市级乡村工匠”,提升了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繁昌区在非遗项目的系统梳理和档案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确保了非遗项目的完整性和可持续传承。2024年2月,繁昌区开展春节期间非遗资料收集工作,收集图片225张和视频95分钟,为非遗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支撑,为非遗的持续发展和弘扬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非遗宣传:多元拓展与深度推广
(一)主题活动与节庆展示
繁昌区通过精心策划的主题活动和节庆展示,提升了非遗项目
公众知名度和参与度。
1、新春市集与春节庆典:在“我们的节日—欢欢喜喜过大年
”活动中,繁昌民歌和众多非遗特色产品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群龙朝神山”民俗祭祀和“三龙贺新春”活动,千人舞龙灯等均成为春节文化亮点。
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3日活动以“保护传承非遗,赓
续历史文脉”为主题,展演了多项省市级非遗项目,展示了繁昌非遗的独特风采。
(二)巡回展演与品牌建设
“繁昌区非遗巡回展演”已连续举办7年,成为展示非遗保护
成果的品牌活动,广泛宣传了繁昌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非遗馆的综合展示
繁昌非遗馆集实物展陈、数字化展示和非遗体验于一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呈现繁昌非遗项目,已成为繁昌非遗的重要展示窗口和新名片。
(四)重大活动展示推介
繁昌区积极参与各类大型非遗展示活动,如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百项非遗进园博”活动、“匠心独韵·长三角非遗展”、“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等大型活动,扩大了繁昌非遗影响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三、非遗项目:特色与成果展示
(一)繁昌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繁昌民歌作为安徽省级非遗项目,享有较高知名度。自2006年列入非遗名录以来,繁昌区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传统音乐采风基地”,在乡镇建立“繁昌民歌传习基地”,持续推进民歌的保护与创新。今年“繁昌民歌培训班”培训学员约30人,累计培训1000人次。新增繁昌民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2人,举办35场民歌演出,线上观看人数达48万。民歌创编的舞蹈《舞韵青白》获“安徽省第三届群星奖”,音乐MTV《繁昌,梦江南》及“2024繁昌民歌会”获得广泛赞誉。
(二)荻港香菜的产业化发展
繁昌区积极推动省级非遗项目“荻港香菜制作技艺”的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形成10多个特色香菜品牌,占据芜湖市场70%的份额。2023年,“荻港香菜制作技艺”创造销售额超5000万元。预计2024年将有新突破,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革胡”乐器的重要创新
繁昌区研发的新一代“革胡”乐器填补了民族中低音乐器的空白,解决了长期依赖西方乐器的状况。该乐器经过12年研发,于2024年推出,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音色赢得了国内外音乐家的高度评价。这标志着繁昌技艺在传统民族乐器领域的新篇章。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繁昌区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保护措施,推进传承建设,深化合作交流,加强宣传推广。让我们一起协作努力,共同绘就徽风皖韵的美丽篇章,为繁昌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非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