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区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4-12-26 10:55信息来源: 繁昌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阅读次数:编辑:汪洋 字体:【  

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统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进我区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开展粮食生产包保工作,202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力争达23.44万亩、产量达8.49万吨以上。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16万亩,完成油料播种面积3.67万亩,出台支持粮油生产相关政策,调动种植积极性。全区现有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0.49万头,预计全年出栏生猪3万头、家禽690万只、羊0.25万只、牛0.15万头,肉类总产达1.53万吨,禽蛋产量1.1万吨。全区水产养殖面积3.64万亩,预计水产品总产量14297吨,比去年增长4.82%。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预计达28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

(二)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72家(含国家级2家,省级12家,其中2024年新培育市级12家),市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21个(含省级5个)。预计全区全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8.7亿元,同比增长1.1%;一产固投5.526亿元,同比增长5.2%;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7%12.3%;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新增项目25个,新增项目总投资额51.9亿元,新增纳统项目10个,新增纳统项目投资额33.98亿元,位列全市第二。新增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21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8家、市级8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151家,其中示范家庭农场省级15家、市级23家。五华鸡保种场、荻港香菜产业园一期工程主体完工,荻港香菜入选中国第一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成功举办青梅音乐节、龙虾美食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全省智慧农业暨水稻机抛机插秧现场会在繁成功召开。积极推进青梅、繁昌长枣、荻港香菜原料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已建立青梅种质资源保种基地140亩、青梅种苗基地400,繁昌长枣种质资源保种基地120亩,试种了荻港白菜品种280个组合

(三)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共计落实监测点位58个。采用大田示范+小区试验相结合方式,落实耕地土壤改良与集中示范面积200亩。开展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新技术试验两个示范项目,探索耕地安全利用。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提高耕地利用率。铲除荒山、荒地加拿大一枝黄花1200余亩。

持续抓好长江禁渔。三支27人的护渔巡护队伍,24小时开展日常巡查和应急响应,区渔政信息指挥中心对长江干流繁昌段实行全天候、全覆盖监管。新增基础网格8个,树立公示牌39块。举办了繁昌区2024 年长江春季护渔暨打击刀鲚非法捕捞联合执法行动,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25次、跨区域联合执法16次,农业农村部门查办渔政案件22件,清理违规网具55张、清理非法钓具176个。磋商办理成功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首例非法捕捞水产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向全社会传递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明确信号。

全年抽查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55批次,其中:农药20批次、肥料7批次、饲料20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8批次。

(四)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扎实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预计完成新建改造提升农村户厕3147座、农村公厕24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2023年度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正在区级验收,进一步整改提升,做好迎接省、市验收准备工作2024年度共3个省级中心村,荻港镇洼里中心村基础设施项目已进场施工,平铺镇仁村园中心村、峨山镇施冲中心村建设规划已组织专家评审,正在修改完善中。续建的2023年度156个建设点已完成26个、在建53个;2024年度10个建设点已批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五)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68万亩,投入15298.8万元。巩固提升6.7万亩老项目区,已完成建设投资2700多万元,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扩大了机械化作业面积,提高了规模化生产水平

(六)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二轮土地到期延包试点工作。在峨山镇和新港镇先行试点。涉及9个村233个村民小组11000户。截至目前,两个试点镇全面完成摸底调查、制定村组延包方案、经营权调查及录入工作,正在开展合同网签,预计年底前完成试点任务。全面推行党组织领班合作社,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截止10月底,村集体经营收入11881.96万元,村均204.86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益累计4699.03万元,村均81.0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益30万元以上村达到100%,收益50万元村54个,占比93.1%100万元村共有9个,占比15.52%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完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承接农村公益性项目审计问题,整改具体问题93个,责任追究20人,完善制度4项。

(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区监测户166379人,其中风险消除61127人。建立基层网格885个,配备网格员885人,制定帮扶措施1419条,户均8.5条。拨付太湖县财政帮扶资金163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个,其中产业项目5个。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89元,增幅7.5%,增幅位居全市第二。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今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2023年度省级中心村项目进度不快、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标准不高、特色亮点不突出;二是一产新增固投偏少,主要依赖政府性投资。三是长江禁渔日常监管仍有漏洞,存在护渔员履职尽责不到位现象。四是全区智能农机装备不足农机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畜牧、水产等养殖业机械化,。

三、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我们将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压实压紧,统筹做好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通过评估验收,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围绕粮食生产主线,做好田间技术指导。依托“智慧芜湖大米”示范基地建设,提升质量品牌意识,加强水稻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精准防控,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大力开展粮食单产提升。

(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优化稻米、果蔬、畜禽、水产、食品加工和乡村旅游“六轮驱动”的产业布局,巩固稻米、青梅2个全产业链,发展壮大宠物产业,做大做强繁昌五华鸡、荻港香菜、横山牛肉等地方特色产业。

(三)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2023年度2个精品示范村建设任务,全面推进2024年度2个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完成总体进度的65%以上,申报并启动2025年度2个左右的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2025年计划完成新建、改造提升农村户厕1500座以上和农村公厕10座。推深做实首厕验收制,强化过程监管,保障厕所质量。

(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村内小型工程项目,促进农民就近就业;二是鼓励撂荒耕地恢复利用。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撂荒地,发展订单农业。支持村集体盘活利用残次林,发展果园经济。三是进一步激活农村产权交易。支持村集体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统一流转集体山场、水面、耕地和闲置住宅。四是集成涉农补贴。除财政明确要求到户资金外,整合涉农补贴项目,优先用于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单产和品质提升工程。

(五)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2025年全面启动延包工作。2月底前完成摸底调查,4月底完成延包方案,9月完成合同网签工作。2025年持续培育一批强村富民产业。支持城东村盘活撂荒地发展订单蔬菜、东岛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缸窑村发展果园经济、新河村发展红色研学基地、孙村镇强村公司发展光伏项目、长寺村发展农文旅产业。

(六)加强长江禁渔巡护力度。深化部门联动,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打击涉渔违法行为。完善日常监管制度,确保禁捕工作规范化开展。完善渔政信息化系统,提升精准识别能力,确保智慧系统高效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