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1-08 09:29信息来源: 繁昌区科技局阅读次数:编辑:张黎 字体:【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凝心聚力、拼搏实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研用融合,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奋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4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党建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

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机关党建和能力作风建设,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一是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紧贴发展大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划部署科技工作。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作为政治任务持续抓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做到时间、内容、方法“三落实”,全体党员干部学理论、用理论的热情空前高涨,理论水平明显提升。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增强政治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二是持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局党组书记带头讲党课、树标杆、当表率,示范带动作用显著1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2名同志提交入党申请书,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意识显著增强。高质量完成党支部换届,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次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三是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能力作风建设。落实监督执纪常态化要求,做到早提醒、早预防,严防“四风”问题出现,持续加大资金监管工作,进一步扎紧科技资金管理制度的笼子。党员干部学习意识、担当意识明显增强,谋划工作、推进工作能力明显提升,有力推动了全科技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主体培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

1.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持续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为214家。同时,已整理2025年到期复审高企企业名录,提前谋划申报准备工作。深入企业一线,点对点组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入库,共有3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备案入库,同比增长5.59%。1-11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40.17%(全市第一),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89%。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吸纳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5.87亿元,同比增长233.18%,其中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产学研合同2660万元,增长136%。根据省科技厅反馈名单,已完成8家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费用和1家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制造业企业清零工作。

2.聚焦研发平台提质增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区现有研发平台26家,其中省级11家,市级15家。安徽工程大学与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安徽省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已通过重组认定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安徽工程大学共建的3D打印智能铸造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已获批芜湖市重点研发平台公示安徽海博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和安徽恒利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企业研发中心已获批公示,5家企业通过芜湖市技术研发中心申报认定。

3.聚焦孵化载体提档升级,纵深赋能产业创新。全区现有孵化平台8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1家、市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孵化器使用面积61773平方米,在孵企业163个,累计毕业企业194个。

4.聚焦浙大繁昌(杭州)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进杭州—繁昌两地联动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计划,推动我区科技创新发展。今年以来,接洽各类项目60多个,新注册、新入孵企业35家,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心企业10家,申请中的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3个,申请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考察对接大招商企业11家。

5.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紧盯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和行业领域内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驻点招商。年以来,外出赴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北京、河北等地考察30次42家企业,接待客商来繁考察16批次,累计获取招商线索50余条。其中,已签约项目9个,即将签约项目2个,重点在谈项目16个。

6.聚焦创新季度“赛马”工作。市依照省指标对县(市、区)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季度分析评议,自2023年二季度开始,已延续4个季度,我区在全市排名依次分别为第9、第5、第7、第61,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指标基数较大,增长潜力有限。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薄弱,科技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同时部分企业今年经营状况变差导致研发投入大幅减少,增长潜力有限。二是科技企业少,高企申报开展困难,区内科技型规上企业少,传统产业企业多,高新领域企业少,创新能力低,企业基础薄弱。缺乏有效激励措施、申报高企意愿低。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困难。我区的基础设施和人才方面暂不满足创新平台的建设要求,导致我区在企业数量和质量方面有所欠缺。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创新主体。加大摸排力度,积极宣传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提高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对符合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为未来的高企申报工作打下基础。积极向政府争取高企培育经费、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费等优惠政策,努力兑现奖补。

(二)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发挥合力优势。主动与工信税务等部门,在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摸排和培育等工作取得其他部门支持,力争完成全年指标任务,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

(三)推动创新要素聚集,提升平台创新能力。进一步围绕我区“新三样”产业,瞄准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材料等新赛道,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展科创“飞地”,建设浙大繁昌(杭州)科技创新中心,实现孵化在杭州、产业在繁昌,推动浙大(繁昌)科创中心争创国家级孵化器,引进更高质量的人才和项目。持续推进春谷3D打印与激光创新园区纳入芜湖“鸠兹科创湾”建设,进一步打造我区科创品牌,推动繁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