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总结】繁昌区教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安排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全区教育工作持续平稳高质量发展。2022、2023连续两年市对区目标考核(教育发展)位列全市第一,2019-2022连续四年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获得省级优秀等次;2024年2月,获批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国63个,安徽省合肥市、繁昌区);2024年5月,获评全国第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56个,安徽省繁昌、天长、徽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获全省通报表扬,为全国地级城市郊区郊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做出有益参考,“繁昌教育”金名片初步显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全面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推进全区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修订各学校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书记校长经常性沟通制度以及议事决策清单等,汇编成册并相应制度上墙。完成10所初中、九年制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书记和校长分设工作。“七一”期间,组织召开教育系统党员大会,表彰53名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7个先进基层党组织。
2.统筹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作。全区现有幼儿园32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9.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78.42%,各项指标居于全省前列。3月26至28日,6月26日至28日,省、市督导评估组在我区开展普及普惠区创建实地核查工作,并顺利通过。2024年秋季,全区10所幼儿园开设托班,在园托班幼儿161人。继续实行延时服务全覆盖,有3175名幼儿、593名教职工接受和参与延时服务,占比达65%。通过延伸开设托班和全覆盖提供延时服务,真正解决了“入园难”“托育难”“接娃难”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3.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走向均衡优质。义务教育2个案例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典型经验案例集,并在全国推广;5月8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经验在央广网发布;5月15日,工作经验在省教育厅交流发言;7月11日,在教育部会议上作经验介绍。5月10日至12日,芜湖市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暨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繁昌区)工作启动会在繁昌召开,全面启动实验区建设工作。制定《繁昌区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方案》,有力有序推动实验区建设七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4.创新机制深入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投入6000万元实施繁昌一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推动繁昌一中与合肥八中等名校合作共建,引进合肥八中校级管理团队2人,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在繁昌二中创新开办足球班,探索高中育人模式改革,推动学生多元化成长。坚持以“质量+特色”的办学导向,形成以繁昌一中为龙头,繁昌二中为特色、民办皖江中学和恒杰双语学校为补充的办学格局。
5.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特色示范发展。芜湖机械工程学校在2024年对口高考中,本科录取20人,连续两年在芜湖市公办中职学校中名列第1。芜湖机械工程学校通过A类评估,认定为安徽省优秀中等职业学校;恒杰科技学校通过B类评估,认定为安徽省合格中等职业学校。2月9日,芜湖机械工程学校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学校挂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分校”,联合培养新能源汽车和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专业五年一贯制大专技能人才。结合繁昌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安徽马仁奇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围绕繁昌区及周边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博物馆等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近几年学生就业率均达100%。
6.扩充资源供给推进特殊教育公益普惠。通过改建黄浒小学校舍资源,高标准建设寄宿制繁昌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开设4个教学班,配备教师8名、保育员4名,招收智力与发展障碍儿童36名。开设培智、生活适应、畅游律动、劳动技能、手工绘画等特色课程,让特殊儿童有机会接受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的优质教育,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权利。自开办以来,屡获教育部专家组、社会各界及家长好评,多次被主流媒体报道。
7.强化龙头引领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项目有序推进中。9月21日,繁昌首所高校——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正式开学,该校经济与贸易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和互联网与通信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138名新生率先入驻繁昌校区。
8.老有所学助推老年教育提质增效。实施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全区共有老年学校81所,其中区老年大学1所、镇老年学校7所、村(社区)老年学校73所,覆盖率达100%。目前,参学人员1.98万人,2024年目标任务完成进度达100.51%。打造百余名教师师资库,有效解决教师需求问题。2022年以来共招聘22名大学生,补充基层老年学校办学力量。开设精准化课程,实行点单服务,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
9.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招引培养力度,2024年,按照规范程序招聘中小学教师27人、购买服务42人、教育高层次人才13人。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合作,遴选15名毕业年级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顶岗实习,填补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缺口。创新组织50名校长赴上海跟岗学习一周。实施“全员参与、项目推动、目标引领、成果量化”的研训一体策略,组建以44个“四名”工作室为引领、40个学科研训项目包为特色的教师研训共同体。目前,全区共计1300余名研训学员,每年开展研训活动300余场,研训活动实现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开展最美班主任评选,举办首届班主任节系列活动,营造以从事班主任工作为荣的教育工作氛围。
10.推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实施“品格”教育和具有繁昌特色的“五心工程”,全区23所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利用繁昌博物馆、人字洞遗址、繁昌窑等地方特色,精心设计研学课程,组织师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深耕厚植家乡情怀。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四军三支队”“渡江第一船“等教育资源,抓实开展“双进”(部队进校园、师生进军营)活动,同时招聘国防教育辅导员参与班级管理,推进学校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将黄浒初中建成国防教育中心,开设安全类、法治类、运动类、劳动类实践活动项目,利用寒暑假等法定节假日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开放。从四年级数学开始,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小分中心创新设立拔尖创新人才训练营。在“一校多品”的基础上,全区28所学校创新开展“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四小、孙村开设书法、绘画、陶艺等十几大类168个兴趣班,年培训人数7470人次。
11.扎实推进爱回家暖民心行动。1月30日,繁昌区“爱回家”回乡创业就业招聘专场会召开,16家企业参与推介,为有意向返乡的繁昌人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选择。目前,全区13位留守儿童家长有意向回繁。
12.合作办学促进质量提升。以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带动乡村薄弱学校提升,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区现有学前教育集团5个(城关幼教集团、春谷幼教集团、城东幼教集团、城西幼教集团、渡江幼教集团)、义务教育集团4个(三中-孙村初中、四中-横山初中、三小-横山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孙村中心小学),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按照乡镇属地、城区就近的原则,创新组建“幼小衔接共同体”13个,促进区域内幼儿园和小学有效衔接、同步发展。11所学校分别与上海闵行、江苏扬州、浙江海盐学校结对,繁昌一中与合肥八中等名校合作,促进学校管理高质量发展。省教科院、安徽师范大学5个学院(文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学院)与繁昌签署合作协议,提供师资培训、教学诊断与视导等方面的支持。
二、2025年工作安排
1.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工作。对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指标,通过召开推进会等方式,继续在资料、线路等方面做好优化,并进一步查缺补漏,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创建水平,确保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
2.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紧紧围绕实验区建设七项工作任务,依据《繁昌区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方案》,规划、管理好课程,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强化教科研支撑,推进数字化赋能,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全面推广实施大单元作业设计,探索中小学相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
3.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繁昌一中与合肥八中等区外名校合作见效,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鼓励全区普通高中学校凝练办学特色,建成科技、人文、体艺方向的特色高中。探索高中育人模式改革,推动学生多元化成长。
4.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芜湖机械工程学校以国家双优校创建为目标,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不断推进普职融通和提升办学能力。与高校合作,推进中高本一体化办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持续落实东扩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
5.办好繁昌区特殊教育学校。招聘并培训专业教师,根据特殊学生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建立家校合作机制,配备适应特殊学生需求的设施和设备,推进特殊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6.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计划通过赴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校园招聘48名名本科生,解决部分学科紧缺教师问题。发挥名师名校长培育中心作用,继续开展长三角优质基地名校跟岗学习活动和学科项目包研训、千名教师大比武等活动,加快名师、名校长培育进度。
7.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成一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建设任务并交付使用。积极配合繁昌经开区做好横山九年制学校的筹建工作。配合做好安机电校区项目建设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