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区文旅体局发布:《繁昌区文物保护与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5日 发布地点:区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区文旅体局
主持人:区文保中心 缪张贤 发布人:区文旅体局党委委员 谢宏林
各位新闻界朋友:
大家好!我们今天在此召开“繁昌区文物保护与发展工作”系列专项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主要发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繁昌区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历史底蕴,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5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另有各类馆藏文物4590件,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671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馆藏珍贵文物数量均居全省县区前列。近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始终将文物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发展原则,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常态保护紧抓不放
印发《繁昌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皖南土墩墓群保护利用工作要点》;成立繁昌窑、土墩墓、人字洞三大“国保”单位重点项目专班,将文物项目纳入“赛马”机制。不断强化文物保护工作,为重点文保单位配备了文物保护员,构建起区、镇、村三级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并通过日常督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检查。此外,我们还完成了全区2024年度不可移动文物和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信息的登记、报送和公示工作,并对公示牌进行了更新,同时积极配合省考古所、南师大等科研机构开展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二、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加快遗址公园建设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繁昌区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积极组织并有序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立了“四普”协调小组和工作队,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宣传方案,以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2024年6月,实地调查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野外实地调查不可移动文物点101处,为后续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近年来,我区以繁昌窑、人字洞、皖南土墩墓群为载体,按考古遗址公园模式,先后实施繁昌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人字洞主题公园。2022年,繁昌窑遗址成功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2023年,人字洞主题公园正式启动,2024年实施遗址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皖南土墩墓群按生态文化公园模式,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和系统保护工作。
三、院校合作日益密切,宣传推广持续发力
与安徽省文物考古所签订共建繁昌窑考古工作站框架协议;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开展“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发掘和综合研究”项目。与南京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签订框架协议,在考古发掘、文物修复与保护、展陈设计、大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繁昌实验小学、田家炳中学签订共建协议,以“博物致知”为主题,制订并实施考古研学、繁博讲坛、流动展览进校园等适合青少年的博物馆教育计划与课程。
2022年10月繁昌区博物馆新馆建成。2024年,繁昌博物馆成功入选国家三级博物馆,共举办81场特色宣教活动,吸引超5.7万名观众参与,提供345场讲解服务。此外,博物馆还与多方合作推出文创产品,并通过宣传片、公众号等多渠道推广繁昌历史文化,获主流媒体广泛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