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方案、自评结果】繁昌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自查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27 09:07信息来源: 繁昌区教育局阅读次数:编辑:俞家龙 字体:【  

繁昌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北靠长江,素有皖南门户之称,人神共和、繁荣昌盛而得名面积590平方公里,人口28万,现辖6镇、96个村(社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绿色园区)。繁昌历史悠久,拥有以人字洞为标志的240多万年人类史、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今的2100多年建县史;文化厚重,是远古文化、长江流域青铜文化、中国青白瓷文化、近代渡江第一船等红色文化的汇聚地;经济活跃,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多年稳居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获批创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等一批国字号荣誉。20209月,繁昌撤县设区,实现了由的历史性转变。

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所,2023年秋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8461(其中小学12650人,初中5811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1425人(其中小学842人,初中583人),小学师生比1:15.02,初中师生比1:9.97,特殊教育师生比1:3.67。近年来,我区始终以均衡配置资源为抓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扎实开展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打造繁昌教育金名片。2014年繁昌县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201920202021年连续三年繁昌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获得省级优秀等次;202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对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从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四个方面报告我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资源配置(资源配置7项指标全部达标)

2020年以来,我区持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财政投入,投入4.86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和仪器设备添置更新。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招聘教师284名。

1.我区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6.41人,每百名学生拥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数1.49人,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1.08人。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7.86人,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2.23人,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1.18人。

2.我区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6.22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9.50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173.87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4.17间。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8.16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4.14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4117.55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3.96间。

(二)政府保障程度(政府保障程度15项指标全部达标)

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9年印发《繁昌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施方案》,各单位、各学校将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采取严格控制起始年级班额、新建学校、扩建学校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彻底解决义务教育学校超标准班额问题。

1.编制《繁昌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2016—2030)公共教育篇》《繁昌区2021-2035教育发展规划》《繁昌区2021-2025学校布局优化调整专项规划》《繁昌区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三年布局规划方案》。加快扩大城区教育资源,升级改造镇村学校,先后完成义务教育10所学校改扩建和新建工程。优化学校布局,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先后整合、撤销7所学校。

2.出台《繁昌县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实施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自2013年起,学校建设、教师编制、教育装备由区教育局统筹规划、统一实施,生均公用经费由区统一保障2022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分别为小学725/生、初中940/生)

3.我区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全区共有音乐室、美术室各55间。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单间使用面积均达到标准。

4.我区区域面积小、人口少,学校布局合理。所有小学、初中(包括一贯制学校)规模均不超过2000人,小学和初中班级无超班额现象,没有不足100名学生的村小学和教学点。2022年全区特殊教育在籍学生86人,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投资150万元在特殊教育学生较为集中的中心小学建设3个特教资源教室,20233月创办特殊教育学校,招收学生22名。

5.实行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打包管理,统筹分配,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2022年全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1360人,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100%。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644名,交流轮岗教师143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22.20%;其中交流轮岗的骨干教师35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4.48%

6.高度重视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将教师工资全额纳入县(区)级财政预算,建立起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奖励性绩效工资、乡镇工作补贴、农村艰苦地区补贴等政策,积极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全力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待遇。2022年教师平均工资收入150579元,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141556元,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7.实施专题+自主全员培训模式,五年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内每位教师完成不少于360学时培训。近5年全区累计参加培训教师6492人次,全部完成规定培训学时,教师培训完成率100%

8.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就近、免试、划片要求,安排适龄儿童少年按照户籍和法定监护人的居住地就近入学,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均为100%。各校在招生过程中,不举行任何形式与入学相关的学科文化知识笔试或面试,每年召开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我区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总数800人,分配名额640人,占比80 %。农村初中分配名额控制分数线远低于城区初中分配名额控制分数线,招生适度体现向农村初中倾斜。

9.出台《繁昌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爱回家暖民心行动,全区留守儿童494人,全部得到关爱与帮扶;随迁子女901人,在公办学校就读892人,占比99.00%

(三)教育质量(教育质量评估9项指标全部达标)

出台《繁昌区实施一校一品,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形成规范+特色的办学发展机制。

1.2022年,我区初中毕业生数2143人,初中三年巩固率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112人,已入学111人,入学率99.11%。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就读30人,占比27.03%;随班就读58人,占比52.25%;送教上门23人,占比20.72%。已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机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三位一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2.2014年,出台学校章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启动学校章程建设工作,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遵循民主、公开程序,制定学校章程并及时公示和备案。2022年,为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精神,及时修订学校章程,完成率100%

3.我区中小学校按不少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以上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2022年度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1424.36万元,教师培训费安排71.40万元,占公用经费的5.01%,全年培训费支出166.70万元,占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1.7%

4.印发《繁昌区2021-2022年智慧教育创新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繁昌区智慧课堂建设管理应用与维护办法》,各校将信息化广泛应用于管理、教学。全区智慧学校建设覆盖率班班通学科应用覆盖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合格率均为100%。智慧课堂开设课程科目数每周达3门以上,每周使用智慧课堂开课总节数6节以上。2022我区中小学教师、学生在安徽省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率均达100%

5.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以立足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总思路,探索出一条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计划及领导干部进校园(课堂)工作方案》,大力实施六项举措,构建大思政格局。出台《繁昌区品格教育实施方案》,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各校锤炼并树立优良的一训三风,中小学戏曲进校园实现全覆盖,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6.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出台繁昌区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方案,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加强课程综合改革,规范开设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落实《安徽省中小学教材管理实施细则》,规范使用教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课表,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室,全面开设劳动教育课,做到劳动教育有场所有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抓实五项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校一案,分层次布置作业,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常态化检查教师作业批改质量,实现减负保质。全面升级教育服务综合改革,实施具有繁昌特色的五心工程,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印发《繁昌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举措》,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长效治理机制,没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厉打击隐形变异,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家长和学生负担。

8.20236月,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质量监测中,我区8个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达到级以上,校际之间差异率低于0.15,符合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达标要求。

(四)关于社会认可度(社会认可度指标达标)

大力加强教育工作宣传引导,利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宣传教育惠民政策。通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等方式,畅通家校联系渠道,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开展五心工程,中小学实行全覆盖,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制定全区创建工作宣传方案,召开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4场,省市级新闻报道100多篇,印发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一封信3万余份,全面提升创建工作知晓率和教育工作满意度。社会认可度调查三项均达到97%以上,总认可度98.90分。我区义务教育学校不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不存在违规择校行为,不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不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不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没有弄虚作假行为,未发生校闹,未发生社会舆论关注或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