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山冲 红色故事 ——繁阳镇朱冲探访记

发布时间:2023-02-20 10:50 来源: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字体:【  

近年来,繁昌又一红色革命旧址频上热搜,繁阳镇大阳村的朱冲曾经是中共皖南特委的驻地,被很多的网友熟知。

壬寅初冬,怀着敬意、带着任务我特地赶往朱冲进行调查采访,在朱为斌先生引见下,我找到了朱仕宪老先生。朱老今年82岁高龄,身体硬朗,神采奕奕,精神矍铄,十分健谈。说起朱冲的历史,老人娓娓道来,问答如流。

红花山东北坡山腰向下裂开的一条小峡谷里,原名叫“桃凹”,西侧为前山,东侧为后山,这个峡谷桃凹就是现在的朱冲。

峡谷里有条自上而下的溪沟,山上众多泉眼中冒出来的甘泉混着雨水,一年四季,或涓涓细流、或洪流滚滚,旱不干、涝不溢,向下流淌。水存“店门水库”灌溉农田,或经横山流入长江。这是朱冲村民生命的源泉。沟的西沿是一条小道与溪相伴,上通山腰凉亭(凉亭已不存),下为出入峡谷要道,谓“凉亭路”。这条凉亭路原来都是用石板、石条铺设而成,供人们上下行走,经改造后,现可供小车通行。

450年前,朱氏先人由泾县来此山凹定居、繁衍生息。他们将房屋建在峡谷两侧。自下而上,或开挖铲出一块平地、或以石块土方磊起屋基,建成一幢幢粉墙黛瓦,户户相连,重重叠叠至山腰。房前屋后都有大树,或固定屋基,或守护上下小道。这里土地“寸土寸金”,除住房、道路和溪沟外,连用来种菜的地方也没有。

这里的居民多为朱姓,朱冲由此得名。1982年,在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这里共有65户居民278人。

峡谷两侧终因房屋太多、楼房重压,增加山体滑坡风险,政府动员拆迁移民,冲内居民大幅减少。目前虽然尚存30来户住房,也只有近40多人故土难离,仍然居住在这里。

村口的朱氏宗祠,建于两百年前,曾遭多次劫难,由于朱氏族人极力护佑并多次修缮,才得以保留至今实属不易,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门前下端的溪沟上,有座石砌拱桥,名“朱冲桥”,虽很不显眼,但在清道光《繁昌县志》上却记载有名,系嘉庆十八年(1813)监生汪光午修造。

传说宗祠斜对面有座紫云宫,说是朱氏家庙,当朱姓的男人们在祠堂举行活动时,他们的女眷只能在紫云宫里烧香拜佛。如今紫云宫被紫云亭取代,成为人们休闲、会客聊天的好地方。

朱冲的居民主要靠山吃山。朱氏先人,曾经将泾县人利用青檀树皮加工宣纸的技术带到这里。他们在山上大面积栽种青檀树,取皮制纸浆,或直接送芜湖销售,或加工纸张,获取经济收入。终因连年战乱,经济凋敝,宣纸滞销,只能以山上的竹木柴炭作为主要商品,换取粮食、油料和其他生活用品。

冲口下面120多亩的耕地,原本是朱氏富裕户的田产,成为朱冲农民集体生产劳动的场所。

早在1930年前后,桃冲张赞候的裕中煤矿,曾在朱冲村口开挖煤窑,日产30吨左右,日军入侵后被迫停办。

朱冲三面是山,每户居民出后门就上山,便于隐蔽。冲口狭窄,犹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堡垒,又像一座山寨。

1938年日军入侵繁昌后,以荻港为中心,桃冲、三山为要点,占领了红花山,并在山上筑碉堡派兵驻守,成为重要的军事据点。红花山就成为敌前进入敌后的大门,而在红花尖东北侧山下的朱冲属于“敌前”,是新四军、中共地下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地方武装游击根据地,成为皖南新四军抗日最前线。

1938年9月,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谭震林派支队政治部随军服务团的张世杰率一个排的部队,先行到达繁昌的红花山区,在孙村、朱冲、桃冲等山冲开展工作。宣传新四军抗日救国思想,组织农抗会,部队还通过化装接近敌伪据点,了解敌情,为部队进驻创造条件。

新四军三支队进驻繁昌后,有民运工作队到朱冲宣传抗日,新四军政治部文工团曾经到朱冲教唱革命歌曲,山冲到处飘扬着抗日的歌声,男女老少都受到抗日的宣传动员。群众积极踊跃参加各种抗敌组织,有十几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地下党组织,许多青年积极报名参加新四军和游击队,其中本村朱大金还担任游击队长。朱冲不仅是新四军的游击根据地,也是新四军由泾县通往江北地下交通线的站点。朱冲人民为新四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带路,作出重要贡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朱冲的朱大金(朱仕桥)、朱仕兴、朱端蕴、朱锡佳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皖南事变以后,1941年2月,繁昌县委在无为恢复成立,书记李铁民,3月初回江南开展工作。当时负责组建新四军第七师的曾希圣指示:组织一支200多人的暂编大队渡江南下,重返繁昌的红花山地区,恢复和发展皖南游击根据地。3月下旬渡江上岸后,在小龙塘歼灭日军一小队十几人,大获全胜。由于日军和国民党顽军及地方势力配合清剿,仅留下了39人由刘全率领,以朱冲、湖阳冲为游击根据地,在周边打运动战。5月份,七师梁金华率领五十六团的一个连部队渡江来到红花山区,与刘全相互配合,坚持开展游击战争。

1941年7月,根据皖南特委的决定,在朱冲成立繁昌敌前县委,同年9月改为工委,书记李铁民,坚持繁昌敌前地区的革命斗争。

9月,无为东部的伪军配合日军向无为地区扫荡,按照曾希圣同志指示:中共皖南特委机关人员在黄耀南同志率领下,随五十七团经黑沙洲转移到达无南的隆兴洲。特委机关大部分人员随黄耀南转移至繁昌红花山地区与梁金华团长会合。特委机关人员突破敌人围追堵击,来到红花山脚下,先驻湖阳冲后移朱冲,在这里直接指挥皖南人民驱日寇、歼顽敌,并负责各县党组织机构设置、人事任命、调动,传达上级党组织重要指示等工作。黄耀南等领导干部就住在老百姓家的阁楼上,而绝大多数人员都住在山上森林、竹园搭建的棚子里,利用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的矛盾,在山中间活动。国民党反动派侦知之后,集结五十二师及繁昌土顽一万多人,不断对朱冲及周边地区进行围困、进攻,遭到梁金华率部奋力反击。在敌人一次偷袭中,两名支委和4名干部被捕壮烈牺牲。当时新四军主要活动在三个村庄,四个山头,五处棚子,生活十分艰苦,斗争异常紧张残酷。1942年2月,特委机关人员被迫转移至江北无为白茆洲。

1943年3月,繁昌县委在无为江边召开会议,决定县委领导和大队干部过江到繁昌红花山一带开展工作。将敌前工委和敌后县委合并,成立繁昌县委,县委书记陈云飞,机关常驻朱冲。不久在朱冲召开了第一次县委会议,研究对敌斗争策略。1943年秋冬,国民党一四四师以一个团的兵力进攻红花山,将游击队包围,家住朱冲的游击队长朱大金被敌人杀害。1944年4月,张世杰调任繁昌县委书记,县委机关及警卫连仍驻在朱冲一带,与王安葆等坚持山区斗争。在朱冲开办了一次党训班,有三四十人,主要训练党的组织干部。9月撤销繁昌县委成立南繁芜县委,不久转移他处。

1945年9月底新四军北撤后,10月底在朱冲重新成立中共南繁芜县委。遭到国民党顽军不断“清剿”,数百名国民党军队袭击红花山游击队驻地,敌人扑空后将游击队所居住的山棚烧光。11月底县委在朱冲召开第三次会议,决定从红花山转移到五华山区。

1948年7月5日早饭后,“三陈”率领的解放军南下干部大队,渡江突围后到达红花山下的朱冲,午饭后又遭到敌人包围。他们迅速撤到屋后竹园里,并抢占了山上制高点,与敌人展开战斗,歼灭敌人一个连后,在朱冲村民家吃过晚饭后,迅速转移出去。

此后,白色恐怖一直笼罩着繁昌,朱冲仍然是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场所,直到大军渡江繁昌解放。

朱冲的红色故事很多、也很长……

伍先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