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皖南事变”新四军突围将士的“生命通道” ——纪念“皖南事变”八十周年

发布时间:2021-01-05 15:06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字体:【  

2021年1月6日,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八十周年纪念日。“皖南事变”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一段英勇悲壮的篇章,也记下了繁昌人民为了收容、护送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的新四军将士所作的贡献。吾撰此文,就是通过传述红色记忆,传播红色文化,旨在更好地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一、“皖南事变”前后繁昌形势变化

1938年12月15日,新四军第三支队来到繁昌、铜陵地区驻守。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繁昌是新四军三支队驻扎地,主要敌人是日本侵略者。新四军与日军展开大小战斗近200次,取得了繁昌保卫战的胜利。

1941年1月3日黄昏,按照上级命令,驻繁昌的第三支队司令部及剩下的两个营进行了仓促准备,在南陵县的沙滩脚附近集结冒雨出发,向泾县转移,于1月4日下午才到达云岭附近,5日赶到了茂林附近指定位置,6日黄昏开始冒雨向榔桥、宁国方向前进。当日夜间,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

也就是在1941年1月6日这天,繁昌沿江的日伪军与国民党军队遥相呼应,开始向坚持敌后斗争的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地扫荡。驻旧县的日伪军突然袭击中共繁昌县委驻地小甲滕村,县委书记罗锋不幸被捕牺牲。

国民党军队和特务组织从繁昌以南的国统区围剿我们,日伪军在繁昌北部沦陷区进行“扫荡”,江面上布以军舰、汽艇严密封锁,他们彼此勾结,相互配合,繁昌立即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从1月12日开始,国民党繁昌县政府与上级第六区专署狼狈为奸,以“查获新四军药品”、“搜剿突围新四军零散人员”为名,救援搬兵,采取组织搜剿队纵横清剿,并发动全县乡、保、甲长加强情报,检举密查;驻军配合,派便衣侦探清剿我突围人员;开展办理户口清查及人口变动登记手段,企图切断新四军经繁昌北渡长江的通道。

2月份,他们成立“中统繁昌调查统计室”,进一步强化了军事“清剿”与特务暗杀活动。勾结日伪,对我红花山区游击根据地多次发起大规模地进攻和闪电式地奔袭,还多次袭击敌后地区。国民党中统特务到处捕杀我革命干部和群众,被杀害者达百余人。

二、为什么繁昌是“皖南事变”突围新四军将士生命通道?

1939年初,在新四军第三支队入驻繁昌不久,繁昌就成为皖南党组织的主要交通线。

主要线路是:云岭——北贡——烟墩铺(或三里店)——戴家汇(或峨岭)——赤沙中分村——红花山——马家坝——泥埠桥,再经过高安或油坊嘴渡江。这条交通线是当时皖南党组织的生命线,不仅路程短、节省时间,而且比较安全。从云岭军部出发,一天到繁昌,第二天晚上过江。如果抓紧时间,拂晓启程,当晚就可以过江。

繁昌境内的交通线是游击队活动的地区,接应方便。沿途可以避开日伪少量封锁线,不必经过国民党的防区,过了中分村、铁门闩向北进入敌前地区,红花山就是通往敌后的大门。沿途红花山、马家坝、油坊嘴、窑头渡口都设立交通站,各站都有我们的交通员,有专人负责接送联络。通过交通员与各地情报员、盘查哨联系,形成交通网络,随时掌握情况,了解敌人动向。三支队在繁昌两年多时间,这条过江路线,没有发生任何大的事故。这条交通线也被许多新四军将士所熟知,并且都认识这些交通员。

“皖南事变”刚发生时,由重庆转移来的高级干部曾希圣正路过繁昌,临时担任“新四军渡江指挥部”指挥长。就利用繁昌境内有着较为完善的地下交通网络,按照新四军领导指示,让部分突围人员直接经南陵从繁昌渡江北上到无为。

铜繁芜中心县委书记张伟烈在无为江边负责与江南联系,较早在泾县突围的刘全同志按照曾希圣的安排,在大江两岸协助做收容人员工作;金涛及其领导的游击队,配合刘全等人,从繁昌西南山区到油坊嘴等地渡口,护送突围人员渡江。

白色恐怖下的中共繁昌县委,根据铜繁芜中心县委的部署,把收容、护送“皖南事变”突围人员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任务。

县委书记李铁民与突围出来一些地方干部取得联系后,组织他们一道贯彻县委指示,坚持敌前的红花山区和敌后江边一块基地,组织、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全力做好收容、护送工作,保证安全畅通。

广大人民群众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掩藏和护送新四军突围人员。只要他们一到繁昌县境内,人民群众就把他们当亲人一样,给予热情接待。首先将他们划得破烂不堪的军服换下,穿上事先准备好的便装衣服,分散隐蔽在人民群众家中。大家除为他们站岗、放哨外,还采取搭山棚、挖地洞或砌夹墙的方法进行隐藏保护,给他们送衣送饭、治伤治病。在凶残的敌人鼻子底下,他们有栖身藏匿之处,一有机会立即护送他们安全顺利通过繁昌,胜利到达江北,演绎了一幕幕动人心弦的人间真情故事。

如:1941年1月25日(腊月廿八日),新四军三团三营有四、五十名突围人员来到繁昌湖阳冲,找到联络站的束延海同志要求过江。束延海立即派民兵挑了几担刚制作的玉米面粑粑送去,当夜还带领几名侦察队员到白象迎接,然后安置在几十户基本群众家里。

这批新四军来到这里,个个换上便衣,伙食上群众宁愿自己吃差些,也供给他们好饭菜。有一户群众蒸了一百多斤的米团子,全部送给刚到繁昌的新四军充饥,不收一分钱。此类故事很多很多,这里不一一例举。

为了安全过江,沿江党组织率领一些渔民组织了十几条船,专门用于偷渡、护送突围人员在夜间过江。

当时新四军突围人员与繁昌人民水乳交融、血肉相连。所以说繁昌是新四军突围将士的“生命通道”和交通枢纽。

三、由繁昌过江北上的部分新四军将士

“皖南事变”发生后的近半年时间里,陆续有成建制和零星、分散的新四军将士突围来到繁昌,经繁昌人民收容、护送安全渡江北上的人员中,营级和营级以上的干部有:黄火星、张铚秀、李志高、谢忠良、刘别生、何志远、梁金华、巫希权、陈仁洪、马长炎、李务本等数十人。其中1941年4月12日晚随马长炎、陈仁洪一道从油坊嘴过江的营以上干部就有十几人。

1941年1月19日夜,新二支队政委黄火星、军部特务团团长刘别生等率领98人,由繁昌油坊嘴过江到无为东乡白茆洲胡家瓦屋,与无为县委书记胡德荣会集,其中包括建制完整、装备齐全的军部一个卫士排,这是第一批突围从繁昌过江的建制部队。

1月25日,新三团二营营长巫希权、一营副营长张玉辉率领新二支队三团的两个连及军直机关和地方干部200多人的队伍,从狮子山经红花山到油坊嘴启渡到无为泥汊镇,这是在繁昌过江突围人员数量最多的一批。

1941年1月至5月间,5人以上成批次突围人员从繁昌过江的就有13批。更多的是三三两两或个别来到繁昌,他们经过交通线由高安、保定渡口过江北上,也有少量人员从铜陵、荻港和新港偷渡过江。在整个皖南事变突围人员中,经繁昌过江北上的人数达700人以上。

四、繁昌这条生命通道的作用和意义

在“皖南事变”发生后,繁昌广大人民群众虽然处于日伪顽军和国民党白色恐怖之中,但是,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群众条件,在极其艰难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尽管敌伪顽层层封锁,严密搜捕,只要“皖南事变”突围的新四军将士来到繁昌,与繁昌党组织取得联系或被联络人员和人民群众发现,即使艰难险阻,也会收容、保护他们,使他们有栖身之处,并能运送他们安全顺利地渡过长江到达无为,进入皖中革命根据地,投入党和人民的怀抱。

繁昌人民收容、护送大批“皖南事变”中历经磨难突围出来的新四军干部、战士,都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的钢铁战士、是中华民族的精英、是宝贵的抗日火种。

他们安全顺利渡江,为后来组建新四军第七师奠定基础,集聚了有生力量。很多人都在新成立的新四军七师担任要职,有几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少将、大校军衔。而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却到处宣传“皖南新四军已经被消灭”。繁昌人民的革命行动,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一记响亮的耳光。

繁昌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护送众多新四军将士安全渡过长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重建后的新四军首长陈毅和刘少奇的高度称赞。

正如新四军老战士胡仁义所称赞:繁昌广大人民群众护送的是革命的火种、胜利的希望,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一定会胜利的信念,化作他们最实际的革命行动。(伍先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